当1990年能源转型政策落地之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德国发电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加注重保障供应和促进改革并举,通过改革的办法推动解决面临的问题。会议指出,当前能源供应总体充裕,各能源品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储备和调峰能力有所增强,但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存在供需缺口。
更加注重在保障基本供给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第十一次会议,研究讨论今冬明春天然气等能源供应保障方案。电力供应方面,保障民生供电供热需求,电网企业要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电力短缺,优化跨省跨区送受电,加强省间互济、余缺调节。天然气供应方面,尽可能提高储气调峰能力,确保主力气田满负荷生产,提高华北地区输气能力,确保居民生活、采暖等重点需求不受影响,确保输配气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均衡有序实施煤改气、油改气等项目,提高气电热互供互保能力,督促企业和用户诚信履行供用气合同义务。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把安全平稳运行作为保障供应的前提条件。
2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冬明春能源供应总体充裕,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工作将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急需的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供应。煤炭供应方面,要妥善处理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的关系。今后火电4000小时这个低线能否守住还有待观察。
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42亿吨,占比控制在58%以下。「 社会投资主体亟需自我约束」2015年,受审批权下放、效益不错的影响,火电企业投资冲动强烈,装机大幅度逆势增长。降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发电企业永恒的定律,特别在十三五系统性风险大幅度增加、煤炭价格反弹的形势下,必须牢不动摇国电集团坚持有进有退,决定取消6个火电项目,缓建几个煤电项目,希望在业内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发展思路仍然突出规模扩张,对未来电力市场形势的判断偏乐观,更谈不上如何应对电力产能过剩、市场激烈竞争、实现产需平衡问题。「 去杠杆、补短板: 唱好两台大戏」去杠杆、补短板是发电企业面临的另外两个难题、两台大戏,同样需要积极应对,协同配合,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成立以来盈利好的周期不长(4年),营业收入2015年出现首次负增长(-7%)。如前所述,由于电力产能过剩严重,随着新电改的试点推进,电力市场竞争变得直接、激烈,电价信号变得敏感,电力需求侧响应变得积极,影响发电企业盈亏的因素复杂多变。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呈现逐月下滑走势,1-9月投产火电2901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几乎减少1000万千瓦,大幅下降26.6%。我国西南、北方区域还普遍存在弃水、弃风、弃光现象。
整个十二五期间,五大发电集团装机从2010年的47346万千瓦增长到2015年的66496万千瓦,五年增长40.45%,低于全国整体水平16个百分点,导致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容量占全国比重连续5年下降,从2010年49.21%下降到2015年44.13%,降低了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把握水电、核电发展节奏,风光电要着力转换空间发展布局,重点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海上发展,三北地区要严加控制,就近消纳,积极外送,着力解决三弃现象。因此,发电企业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清洁转型。走出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
这种观点尽管越来越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但对电力市场过剩的性质、程度,仍有认识上的差异,一些电力研究机构或协会常常喜欢用国内人均用电量与欧美的差距作简单比较,并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电力需求作出预测,乐观得出十三五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7.3%甚至8.4%。除严控煤电外,国家还改变过去对风光电一味鼓励发展的政策,调低新能源标杆电价,设立风电建设监测预警机制,并在十三五放缓发展节奏,力争2年内将弃风、弃光控制在合理水平。
只有围绕重点,多措并举,协同配合,才能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目前,一些发电集团普遍存在火电比重偏高,清洁能源比重尤其是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
据统计,2015年某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市场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占销售电量的13.4%,平均电价每千瓦时0.303元,比批复电价平均降低9.3分,一年减收56亿元。十三五,发电集团要抓住新电改与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突破单一发电业务的束缚,以战略高度围绕电力主业上下延伸,除了优化煤体一体产业链外,重点要积极进入配售电领域、供冷供热供气领域,以及相关的新业态,包括充电桩、分布式能源、抽水蓄能、储能技术、水务板块、油气管网、智能电(热)网、微网、泛能网、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供应等,实现发(配)售一体、冷热电三联供、热力源网一体,培育新的业务板块与效益增长点。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现役、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煤耗分别低于310、300克/千瓦时。今年年中会议,华电集团决定暂缓建设1500万千瓦煤电项目。去库存尽管由于电力产品单一、产供销实时平衡,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关键是如何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十三五期间,前三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项目。
今后火电4000小时这个低线能否守住还有待观察。一个发电集团每年光财务费用就有200多亿元。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以上。而且,十三五发电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多变,挑战大于机遇,不确定性、利空因素大幅增加,整体经营业绩将 转折向下,同时,发电行业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发电企业首先要面向未来,以生存为本,乐观应对,等待转机,并积极通过扬优势、补短板、推创新,建立相对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3)发展思路对如何纳入用户需求侧管理、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横向多能源互补优化的格局着力不够。推出限制煤电发展三个一批(取消、缓核、缓建),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代表性的五大发电集团,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尽管比2008年最高时85%有所下降,2015年末仍高达82.3%,而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2%,国际先进电力集团基本都在70%以下。目前,发电企业打折让利已成常态,降价潮席卷全国。去年又推出新电改,市场交易电价下降,全社会工商用户年度降低用电成本超过1500亿元,实实在在享受了电改红利。十三五期间,我个人认为发电企业的经营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目前严峻的政策市场环境,减少系统性风险。
战略定位转型,即由生产型发电集团或能源集团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坚持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并重。四是煤电环保政策层层加码、日益严苛。
三去一降一补具体到发电行业而言,重点是推进发展战略转型和电源结构调整,严控规模总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经济可靠和绿色低碳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电力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过去3年,国家发改委4次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累计下调每千瓦时7.2分。
即使2016年1-9月全社会用电量实际增长4.5%,好于中电联预计2.5%(原1-2%),但发电利用小时仍在持续下降(179小时),火电下降更快(213小时)。(作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专委会委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管与法律部主任)。
去杠杆、补短板也是发电企业面临的两个难题、两台大戏。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产业协调发展效应不强。二是严控煤电新建规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特别要防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过大,防止电力项目盲目扩张,防止产业链过度延伸,导致产能过剩继续恶化,陷入囚徒困境。
二是做到电价合理、稳定可靠、调峰性能好、排放标准低。2002年上一轮电改以来,我国发电企业尽管经历了电力投资、煤炭市场的残酷洗礼,但并未真正经历电力市场的竞争。
国家严控煤电,风光电发展也受限制,非电产业效益分化、整体亏损,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出路在哪儿呢?十二五末,一些能源电力集团纷纷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战略目标。2016年开工的,停止建设。
已经核准的,暂缓开工。但是,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尤其是社会资本、地方能投公司仍在快速扩张,而政府部门对这类主体的调控影响力又较弱。
评论留言